在宁波都市圈半小时生活圈内,藏着一座将千年文脉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融合的宝藏小镇——东吴镇。这里不仅是太白山麓的生态秘境,更是通过创新打造“研学小镇”,实现传统文旅华丽转身的示范之地。让我们走进这个连续斩获省4A级景区镇、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省级县域样板区等多项殊荣的研学高地,解码其如何以“教育+”思维重塑乡村发展格局。
自2020年起,东吴镇便开启了研学产业的探索之路。天童老街与《宁波日报》甬上研学合作开发研学基地,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迅速成为宁波市中小学研学的热门选择。
这一成功案例为东吴镇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后,东吴镇持续发力,创新建立“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运营”联动机制,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东吴镇政府牵头,联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鄞城集团等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引入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促成天童景区与华师大围绕生物多样性研学方向达成战略合作,东吴海丝公园与宁波尤尼森林学校围绕亲子研学客源达成长期合作。通过政校企深度合作,已成功申报5家研学基地及1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形成涵盖历史、生态、工业等方面的全域研学矩阵,研学场所数量位居鄞州区前列,年接待研学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形成“研学+”产业融合发展新范式。
优质课程是研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东吴镇拥有丰富的宋韵文化、海丝文化及优越的生态景观资源。当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禀赋,组建专业课程研发团队,深挖在地文化IP价值,打造差异化体验场景,累计开发各类研学课程40余门,涵盖文化体验、非遗手作、生态观测、科技探索等多个主题。
例如,天童老街依托“海丝文化”基因,开发宋代陶器复原、古建榫卯技艺等非遗课程;拾光生态谷借助50亩生态茶园,设计采茶制茶、植物拓印等自然教育课程;宏大电梯创新工业研学模式,推出模型智造、试验塔VR体验项目。40余门特色课程形成“文化传承+生态教育+科技探索”课程体系,带动单日研学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较基地初建时增长5倍。
为提升研学的深度和广度,东吴镇提炼原有“一日研学”内容,联合研学基地周边民宿、餐厅等文旅资源,构建全域“多日研学”消费圈。精心开发了“古街寻韵·海丝非遗”“绿野觅趣·茶谷探秘”“匠心筑梦·智造解码”3条主题线个特色点位。这些线路带领学生穿梭于历史古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亲近自然,探索生态奥秘;走进企业,领略现代科技力量。同时,配套推出研学手账地图、主题餐饮住宿等衍生服务。
线路运营带动周边二次消费增长45%,形成“课程体验-路线游览-周边消费”完整产业链,单客消费值提升至200元,文旅综合收入突破千万元。
在东吴镇的青山翠谷间,1500米的青石板路串联起天童老街的前世今生。这里曾是唐宋时期明州港通向天童寺的朝圣要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与建筑艺术输出的关键驿站。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海丝文化启蒙第一课”的生动课堂。
老街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肌理,王氏、蔡氏、徐氏3家祠堂,福善亭、南熏亭,广济庵、太白庙和僧学堂错落分布。此外,海丝寻迹文化馆、天童木匠研习社等研学场所融入其中,为学生打造沉浸式海丝文化学习环境。在研学过程中,学生沿着老街漫步,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贸易线路,学习天童特色的建筑、陶瓷、茶叶知识,深刻感悟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海丝开拓精神。
东吴海丝研学基地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入汉服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研学项目。曾经的废弃矿山和“低散乱”厂房区——东吴海丝公园,经过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已成为乡村露营、网红打卡和宋韵文化休闲度假的热门地。
基地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开设《宋韵雅趣-与海丝生态“童”行》和《三溪浦水库水质大揭秘:生态研学深度行》两大课程。在前者中,学生身着汉服学习古礼、制作汉服、参与蹴鞠比赛,感受传统体育魅力;通过辨别自然物方向、制作指南针,掌握野外生存技能;观察水杉树,增强环保意识;制作东吴美食,品味传统文化的烟火气。后者则带领学生徒步天童老街与东吴海丝公园,感受人文与生态交融;操作无人机采集水样、检测水质,体会科技环保力量;参与团建游戏、学习急救知识与绳结使用,提升团队协作和户外生存能力,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鄞州天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位于天童风景名胜区,由天童景区、华东师范大学天童生态站与甬上研学联合打造。
基地依托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人文底蕴,以“生态+人文”双核驱动,构建完善研学课程体系。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借助华师大天童生态站30余年的科研积累,开设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植物群落调查、昆虫多样性研究等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在天童古韵探究方面,深度挖掘天童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开发禅茶文化体验、古建筑探秘、碑刻艺术鉴赏等传统文化课程。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体验”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室内授课、野外考察、实验操作、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教学环节,由高校科研人员、景区讲解员、文化学者组成的专业导师团队,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趣味性。
拾光生态谷坐落在东吴镇三塘村,占地50余亩,是集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亲子游乐、团建拓展、轻奢露营、生态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综合体。
园区内20余亩农田、300平方米室内课堂、1100平方米大草坪等功能区一应俱全,为各类自然活动提供良好条件。秉持“走进森林、探究自然”“田园研学、劳动体验”的理念,生态谷开发了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上春山采茶记》让学生换装采春茶,学习古法制茶、品茶香、制作养生茶包,参与茶文化课堂和DIY茶皂,感受春日茶韵;《竹林小精灵》带领学生探秘竹林挖笋,学习伐竹制作竹筒饭,参与节气和野菜科普,制作青团,体验春日竹林的传统文化;《稻田小农夫》在秋季开展,学生参与秋收礼和打稻体验,举办农耕运动会,学习水稻知识,制作米糕,在稻田中学习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乐趣。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作为宁波地区最大的电梯制造企业和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电梯科技的窗口。
公司内设1500平方米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展厅,学生可以体验电梯安全部件3D演示、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展示、乘梯安全微影院沉浸式观看、互动式知识问答等项目,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安全乘梯意识,了解宏大电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蓝图。通过参观出行美学体验馆、智能电梯生产工厂,打卡网红电梯塔,学生能多角度了解电梯基础科学知识和电梯新科技的发展。在智能工厂,学生深入一线,参观组装流水线、自动流水线和智能物流等电梯智能化生产全过程。总投资4000万元、高165.2米的电梯测试试验塔,设有9个测试井道,可同时进行多项电梯试验。学生还能现场体验7米/秒的超高速电梯,登高远眺,感受科技与美景的融合。
雪菜博物馆位于东吴镇平塘村,是省内首家雪菜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和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它见证了鄞州雪菜从大缸腌制、提桶小卖到工厂化生产的500多年变迁,肩负传承和弘扬“邱隘咸齑腌制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使命。
博物馆占地3.5万平方米,室内展陈设在古朴雅致的清末四合院,讲述雪菜的历史、种植、腌制技艺及相关美食文化;室外的种植示范区、腌制体验区和农具陈列区,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动手实践的空间。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八珍糕和年糕团,发挥创意塑造各种造型;听工作人员讲解农具知识,体验风谷箱、翻车、石磨的操作;在雪菜文史陈列馆聆听鄞州雪菜和邱隘咸齑的故事;走进雪菜田收割雪菜,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腌制雪菜时,认真去除枯叶、撒盐、踩雪菜,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本地特色文化。
如今的东吴镇,研学产业正如火如荼发展。今年以来,全镇累计接待研学客流近2万人次,研学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随着多日研学路线的逐步完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东吴镇“研学小镇”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这里,知识挣脱教室边界,在1700余年禅意山水间自由生长,书写新时代的“游学记”。(作者王颖 崔灿 林彬)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